喜报!我校在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团队”荣誉称号-pg电子娱乐官网
近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绿相映汇英才,青春赋能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获得“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学校连续三年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全国表彰。
“红绿相映汇英才,青春赋能促振兴”实践团队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通过优化实践育人机制,邀请万爱雯、苗慧慧、赵香、郝婷婷、李喆、韩莹莹等马院教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以专业引领服务地方需求。实践团立足服务乡村产业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立足服务乡村人才建设,助力乡村业态发展;立足弘扬文明乡风,助力社会美德培育。
团队通过“共绘共走共饮”,赋能红绿资源,通过在鹅村共绘溧阳式“仁义礼智信”巨画、在富溪共走“红军步道”、在王村口共饮红军大凉茶等活动,为乡村红绿资源优质成果打call,吸引更多村民与游客在共享乡村优质红绿资源的过程中更有体验感与参与感,为乡村文化振兴奉献青春智慧。通过“三进四问五法”,走进溧阳竹箦、黄山富溪、丽水王村口等村镇,对政府工作人员、入乡青年工作者、当地村民、在校及毕业两年内大学生进行了百余人次的访谈及近千份问卷,通过实地考察、沉浸式体验等方式,采集了50多种数千条数据资料。同时以苏浙皖三地“红 绿”特色文化为主题,制作宣讲资料、微课,走进街道、乡镇、高校进行宣讲,走进各团支部开展团课,讲好讲清调研地乡村振兴的故事,唤起社会各界千人以上的情感共鸣,提振群众的精气神。通过调研苏浙皖地区乡村振兴背景下,红绿资源吸引青年大学生群体入乡就创业现状等问题,了解乡村振兴态势,进而为乡村吸引人才,乡村红绿资源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奉献青春之力,提供咨询参考和可行路径。
实践活动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科技网、江苏教育新闻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报道网、团学苏刊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其中国家级22篇、省级11篇、市级8篇、校级11篇,提升了我校学子的社会美誉度,实现了团队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用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到苏浙皖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果,讲好乡村故事,架通了调研地与主流媒体的桥梁,更好地擦亮了当地特色产业品牌,扩大其影响力。
本次实践活动历时65天,参与师生也纷纷表示愿意为乡村振兴尽心尽力,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本次实践在引领团队成员树立“强国有我”远大抱负的同时,也使其逐渐明白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中去,实现了“广泛参与、活动丰富、成果显著、助力成长、服务社会”的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三下乡”活动的开展,校领导多次前往社会实践基地指导、慰问参加实践的师生;团委通过“院系初选-校内复选-重点立项-深层培育-专项指导”的孵化模式,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阵地化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相结合,激励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大舞台,不断提升实践教育的“广度”“深度”“效度”。
图文:万爱雯 审核:朱鹏
1.获奖名单
2.王村口镇策划游客“袋袋相传”布艺活动
3.实践团成员采访富溪乡潘书记
4.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开展“变废为宝”活动
5.实践团成员走进富溪乡茶旅红色研学基地配套设施项目施工现场
6.学习强国报道团队实践开展情况
7.中国科技网:小切口 大纵深 高校社会实践成为育人大舞台